2023年10月15日黄历查询 2023年10月15日呼春稗史
今天火狐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2023年10月15日黄历查询,2023年10月15日呼春稗史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稗史最初是个史学概念,指不同于正史、记录闾巷旧闻的史籍类型,其内容、体例与地位等与早期的“小说”类似,人们以“稗史”指称“小说”,遂成文学概念。
2、从史学概念到文学概念的转变反映了一种“以小说为正史之余”的小说观念。
3、 “稗史”一词本身即由“稗官”解释为小官生发而来。
4、自《汉志》断言“小说家者流,盖出于稗官”以来,“稗官”遂成了“小说”的代名词。
5、 可知“小说”与“书”、“诗”、“箴”、“谏”等文体一样,肩负着使王者“过则正之,失则改之”的使命。
6、 关于“稗官”的解释,或以为乃天子之士,或以为即周官中的土训、诵训、训方氏与汉代的待诏臣、方士侍郎之类,其职能是专为王者诵说远古传闻之事和九州风俗地理、地慝方慝以及修仙养生之术。
7、无论取何种意义,“稗官”只是一个概称,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官职名,从其职责来看,“稗官”其实相当于“史”,只不过与左史、右史等专记王者言行者不同,他们记录的是闾巷旧闻与民俗风情等“街谈巷语、道听途说”。
8、 稗史,中国古代史书分类名目之一,指记录民间风俗及琐细事迹的史书,其中常夹杂一些传闻之辞。
9、早期的“小说”与“稗史”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有太多重合之处,使得后人在很长时问里小说与稗史不分,并形成了“小说为正史之余(亦即稗史) ”的小说观念,不少作者更是直接以“ 稗史”、“野史”“逸史”、“外史”等语词标题,标榜小说的史余身份,如《呼春稗史》、《绣榻野史》、《禅真逸史》、《儒林外史》等等,不胜枚举。
10、明熊大木《大宋武穆王演义序》认为“稗官野史实记正史之未备”,笑花主人《今古奇观序》则说得更为具体: 小说者,正史之馀也。
11、《庄》、《列》所载化人、佝偻丈人,昔事不列于史;《穆天子》、《四公传》、《吴越春秋》,皆小说之类也。
12、《开元遗事》、《红线》、《无双》、《香丸》、《隐娘》诸传,《睽车》、《夷坚》各志,名为小说,而其文雅顺,闾阎罕能道之。
13、 到了清代,将小说与稗史等同并列,视其为正史之余的小说观念已经相当普及,几乎成为共识。
14、 《汉书·艺文志》颜师古注引如淳语说:“细米为稗。
15、街谈巷说,其细碎之言也,王者欲知闾巷风俗,故立稗官使称说之。
16、”稗官所记之遗闻琐事或当代见闻便是“稗史”。
17、 延至后世,随着稗官之职的撤销,出现了私人所撰写的记载琐闻逸事、里巷风俗之作,也被视为“稗史”。
18、元代仇远有《稗史》一卷;明代陈第所编《世善堂书目》中有“稗史杂记”类,商溶编刻的《稗海》一书,收录了74部稗史;清代章学诚《史籍考》中列有“稗史”类,潘永因编有《宋稗类钞》;近人徐珂续作有《清稗类钞》。
19、 稗史与野史相近,有人以稗史统野史,也有人以野史包稗史,还有人认为二者无实质区别。
20、 “稗史”作为“小说”的代名词,“稗史”一词频频出现于早期小说史与文学史等著述中,如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云“寓讥弹于稗史者,晋唐已有,而明为盛,尤在人情小说中”,钱基博《中国文学史》认为“(《搜神记》)坦迤,似准陈寿,而事则怪;稗史之开山也”, 游国恩《中国文学史》说“ 我国古代的稗史、志怪小说如《吴越春秋》、《搜神记》、《补江总白猿传》等,都写过白猿成精作怪的故事”。
21、在近、现代时期的文学史料与著述中,以“稗史”指称“小说” 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。
22、然而“稗史”的本义如何?“稗史”为何能指称“小说”?以“稗史”指代“小说”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小说观念?这一系列的疑惑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解答。
23、本文试图针对上述问题,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。
24、 “稗史”最初是作为史学概念出现的。
25、以“稗”名史者,较早见于宋耐庵《靖康稗史》,嗣后有元徐显《稗史集传》、仇远《稗史》、明王垠《稗史汇编》、孙继芳《矶园稗史》、黄昌龄《稗乘》、商濬《稗海》、清留云居士《明季稗史汇编》、宋起凤《稗史》、汤用中《翼期稗编》、佚名《明末稗史钞》、佚名《甲乙稗史》、潘永因《宋稗类钞》、民国徐珂《清稗类钞》、陆保培《满清稗史》等。
26、 “稗史”最初是一个史学概念,指的是一种记载间巷旧闻与民俗风情的史籍类型。
27、它的史料来源、叙述体制与作者身份均不同于官修正史,故地位低下,但有一定的文献价值,可以“为正史之助”。
28、“稗史”的这些特征与早期的“小说”(“稗官”)在具体内容、价值功能与身份地位等方面非常类似,故人们常称小说为稗史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