沆瀣一气的成语故事与现代意义
2025-04-15 08:28:37
•
来源:
导读 正文“沆瀣一气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《阿房宫赋》,原文为“一旦不能有,输来其间。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,弃掷逦迤,秦人视之,亦不甚惜。嗟...
正文
“沆瀣一气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《阿房宫赋》,原文为“一旦不能有,输来其间。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,弃掷逦迤,秦人视之,亦不甚惜。嗟乎!一人之心,千万人之心也。秦爱纷奢,人亦念其家。奈何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?使负栋之柱,多于南亩之农夫;架梁之椽,多于机上之工女;钉头磷磷,多于在庾之粟粒;瓦缝参差,多于周身之帛缕;直栏横槛,多于九土之城郭;管弦呕哑,多于市人之言语。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独夫之心,日益骄固。戍卒叫,函谷举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!”
“沆瀣一气”原指夜间的水汽和空气融合在一起,后被引申为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。在现代社会中,该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相互勾结、狼狈为奸的行为或现象,带有贬义色彩。例如,在商业竞争中,某些企业可能通过非法手段达成合作,这种行为就可以称为“沆瀣一气”。
总之,“沆瀣一气”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,也是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反思。
版权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。
关键词: 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